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沿江路向靖 清 · 吴光运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药山漫稿卷之三
身出红尘事不违,轻风猎猎弄春衣。
数声啄木红襟鸟,两岸垂杨白板扉。
春暮花心犹恋恋,江明云叶迥辉辉。
知君待我双梅下,凝坐沉吟向翠微。
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二首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南风。贾后字也。白。晋行也。沙门太子小字也。鲁。贾谧国也。言贾后将与为乱。以危太子。而赵王因虋咀嚼豪贤。以成篡夺也。《宋书》曰:是时悯怀颇失众望。卒以废黜。不得其死焉。
南风起兮吹白沙。
遥望鲁国何嵯峨。
千岁髑髅生齿牙贾后传作前至三月灭汝家。○《晋书》五行志。《晋书》贾后传。《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四十四。又《御览》三百六十八引干宝晋纪引沙、牙二韵。)
唱导文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四
夫十恶缘巨,易惑心涂;
万善力微,难感灵性。
是以摩钳赴火,立志道场;
萨埵投身,必之妙觉。
众生积染,流浪不归;
若海易沈,慈波空荡。
渴爱与生死共门,无明与结网同路,各趣百非,缠兹四苦,人思戮力,昭彼三明。
是以如来因机致化,如大医王,随病施药。
当今皇化之基,格天网地,扇仁风于万古,改世季于百王,覆载苍生,慈育黎首,天涯海外,奉道餐风,换嗉吹唇,含仁饮德,民无贤肖,爱均一子。
众等宜各克己丹诚澄心慊到,奉为至尊。
敬礼娑婆世界释迦文佛。
欢喜世界檀德尊,水精刹土月电如来,宝明世界山海慧佛,奉愿圣御与天地比隆,慈明与日月齐照;
九有被康哉之泽,八方延仁寿之恩。
玉烛之美,日著遐方;
击壤之歌,篇闻天下。
敬由心起,五体所以外恭;
情发于中,六识所以单到。
故一善染心,万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凭法致安,积善延庆
今日幸遇兹训诱,岂得不罄竭心途。
奉为皇太子,敬礼东方宝海,南方灯明,西方无量寿,北方相德。
奉愿离明内映,合璧外和,玉震云浮,金声海镜;
日朝颜色,四善流风。
既擅温文之德,实著监国之重。
苍生饮德,有诚餐仁;
变和内化,事炳周经
赞德含章,训高淳史。
故以配正奉天,表七教于仁德
宣风缉惠,阐六服于温慈。
各宜摄心奉为贵嫔,归命敬礼五十三佛、三十五尊,当来贤劫千劫在百七十。
奉愿月相与万善同休,金声与四时并祐;
兴七觉以炳照,囧十智于常乐
闺守奉仁宫储钦德;
晖同叠璧,焕若昆琼。
盖闻嵩高惟岳,作屏皇家;
宗子维城,克固盘石
所以戚均鲁、卫,任等萧曹。
三台正席,坐而论道;
九棘勤王,恪居连事。
宜各运心,奉为临川安成建安鄱阳始兴豫章,及南康庐陵湘东武陵诸王,家国戚属,六司鼎贵,归命敬礼舍利形像,菩提妙塔。
多宝踊现,释迦碎身。
奉愿心镜凝深,身清岳峙,克隆帝祉,永茂皇枝。
众各一心,归命三宝。
三界异术,五道分径;
天人植业,各归一果。
鬼神牵报,事炳冥途。
上善华果,既乖正力;
五浊烦心,弥多恼累。
虽复聪明正直,三牲之祀未亏;
阴阳不测,六根之滞犹染。
众等宜各露诚,逮为天龙八部,护塔善王,乃至修罗八臂,摩醯三目,尽为敬礼,尊经正典,清净波若,究竟涅槃。
法华会一之文,净名不二之说,愿一切善神,永断无明,长遵正本,卧处宝宫,坐甘香积。
帝释渊广,泛般若之舟;
净居深沈,驾牛车之美。
泽及三界,明照四天;
大悲拔苦,事炳前经。
弘慈与乐,义高名训
是以灵权降迹,出没不同,菩萨位怀,显晦多术。
无边剧恼,扇八苦于修途;
有缚缠情,绕六趣于危道。
金锁玉床,犹念解脱。
雕珠饰绮,不及涂中。
至于飘飖热风,沧浪冰水,暗室千重,黑城百仞,铁轮碎骨,铜柱焦肠,伤出刀峰,横抽剑锷,如斯众苦,尤为险脆
一息不追,则万劫永别;
刹那暂断,则千代长离。
相与共托阎浮,泡生幻处。
危脆之质,有险蜉蝣;
风电之驰,诚难可驻。
况复三相并蹙,二鼠攒危,毒箭恶蛇,尤为可畏。
庶凭正法,拔慈累染,长享百福,永断六尘。
对至无疆,唯佛可恃。
今为六道四生,三途八难,慈悲恳到,一心遍礼十住菩萨,三行声闻,礼救世观音,献盖宝积。
西方大势,东国妙音,四辩净名二上螺髻珠顶善宿弥勒文殊金刚藏解脱月弃阴盖常举斤十大弟子、五百罗汉,愿囹圄空虚,疾恼消息,城中百县,方外千城,凡在幽执,一同宽荡。
人协覆蛇,俗化匡蚁。
类服鸩之不死,同拔剑之无伤。
含生不缕,转死自温;
渭桥日饱,翳桑无饿。
打塞三涂,填碎地狱。
破魔兵众壤生死军,阎罗发十善之心,牛傍启五戒之业,如鱼少水,若雁穷林,一听法音,即舍秽质。
人运五体,归命三宝(《释藏》肥九,《广弘明集》十五。)
连州开元寺重修三门行廊记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武夷新集》卷六
荆南之分,上当翼轸,实领于天官
长沙之壤,析为连山,具载乎地志。
桂水千里,诗什之所徵;
乳穴十九,方物之攸产。
民俗忠厚,土田膏沃。
力稼务本,不啙窳以媮生;
复性迁善,多斋戒以奉佛。
忧深思远,雅有《离骚》之风;
徼福乞灵,靡事淫昏之鬼。
殆一变而至道,何必齐鲁
岂九州之异宜,见殊楚越者已?
开元寺者,兹郡之招提也。
俯临康庄,介于阛阓,崇墉岳峙,飞观神行。
像素载严,焚修弥洁,允为精舍,居然化城
苾刍之徒,颇有开士,香积之供,多出都人。
梵呗相续于六时,依止克安于四众。
然缔构之始,爰自唐朝
厥初穷朴斲之工,殚匠石之巧。
百堵皆作,殆土木之胜人;
大厦聿成,几燕雀之相贺。
岁祀寖远,缮完或亏。
高门洞呀,瓦斯解而屋漏;
回廊矢棘,栋既折而榱崩。
河南丘君颖适典是邦,布政多暇,行春之隙,税驾于兹。
顾慕徘徊,精神奋发,乃欲易其隤陊,高其闬闳。
遂得常住之馀资,且募邑人之献力。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出言有章,同声响应。
繇是备物而致用,即旧以谋新。
梓人挥蝇翼而无伤,役夫如鱼鳞之杂集。
修檐重负,状名翚之斯飞;
净土尊严,见黄金之侧布。
庀徒未几,厥功告成。
前敞三扉,下临万井。
东西二庑,爰毕于槩涂;
崇期八达,亦甃以砖甓。
丹楣铜杳,可以方轨并入;
砥平绳界,可以结驷而驰足。
以摄族姓之归依,标郡城之壮丽,又何必净名丈室,纷委四晔,帝释天宫,庄严七宝而已。
乌台御史邵君晔,实生乐国,夙奉仁
由委质策名,乃离邦去里,致恭于桑梓,迈德于亲邻,且清识造微,懿文稽古。
故兹郡牧,宰彼方人,凡作事谋始,必遣介咨诹;
底绩僝功,即置邮赴告。
予与君接武台阁,交驩旦暮,且述绀园之役,见徵翠琰之文,垂示将来,用图不朽。
靡及牢让,聊此直书云耳。
谢知府密谏启(一)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文恭集》卷三三
言暌胜范,渴奉仁游,绝凭操染之诚,第积悁劳之吝。
比者邻疆讫聘,轺乘言还,践首境以方初,遘伉兵之忽至。
特贻函教,绵布旨辞。
钦惠好之匪忘,佩嘉音之无斁。
伏惟某官,风致高劭,识业精明,雅意在于本朝,美猷济于名阀。
万兵督府,聊施羊、杜之才;
三事冢司,行继韦、平之拜。
永惟真祷,实倍常情。
方属绪寒,益期冲啬。
桃源观石坛记 唐 · 韦乾度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唐元和十二祀。
睿圣文武皇帝御宇之十有四载
戡定淮蔡之前年。
余出为铜陵郡守之去岁也。
江壤秾秀。
草木繁翠。
深流有沅湘七泽。
鼋鼍息焉。
巨兽有犀虎貙象。
金碧生焉。
余尝嘿眙。
由有所自。
盖以密迩灵囿。
仙源在中。
验方志。
秦人获天爵之所。
稽近圣。
元宗皇帝树火枣之乡。
风流好尚。
事见方俗。
观有道流。
姓陈氏
字通微
夙禀命范师资。
于是师没道存。
复嗣守焉。
耽虚乐静。
志愿斯毕。
时因暇日。
俨然造余曰。
灵山瑞相。
莫可胜载。
观有祠坛。
土级三成。
每冻雨霖洒。
常多圯缺。
修建斋箓。
展敬无所。
今有微愿。
欲改创石坛。
窃惟少假馀光
冀遂成立。
余即时回向。
奉仁敬。
乘流者众。
而果有所成。
遂徙钟簴于元宫。
奏鸿音于象帝
洞壑皆满。
灵风肃然。
陈君道友曰志言。
姓王氏
研精守一。
叶力赞功。
志同之人。
乐此荣观。
乃为谣曰。
灵坛肇址兮何代留。
秦人唱道兮因避仇。
我唐六叶兮天子圣。
金虬三检兮遥申敬。
封山表地兮持彩旄。
真官陪云兮五帝游。
山藏瑞霭兮非所求。
偶见桃花兮随水流。
猛簴嗥风兮栖洞楼。
停酸苦兮畅六幽。
中有道士兮飞金液。
泉澄日照兮抱虚寂。
化坤坛兮断珉石。
齐夭壤兮焕琳碧。
我唐圣祚兮千亿载。
随师控驾兮方诸会。
辞定策迁官奏治平元年闰五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七、《古文渊鉴》四四
臣伏为今来恩命出于殊常,面辞者三,上文字奏免者再,于今未闻报可。
此盖天听高邈,愚衷未达,不避烦渎,须至更尽区区。
伏惟圣明曲赐垂纳,非独臣之幸也。
臣窃闻制词叙述陛下即位时,以臣方在忧服,无可称道,乃取嘉祐中臣在中书日尝议建储,以此为效,而推今日之恩。
此乃当直学士执笔之际不得其词,遂巧为之说,然迂远已甚矣。
嘉祐中,臣虽曾泛议建储之事,仁宗尚秘其请,其于陛下,则如在茫昧杳冥之中,未见形象,安得如韩琦等后来功效之深切著明?
假如取臣前议为劳,此特丝毫之微,何足加赏。
今陛下录臣先帝时微劳,曷若报皇太后今日之大恩?
恭惟先帝无子,立陛下为嗣,中外皆知当时尽出皇太后密谕,料陛下亦自知之。
又窃闻陛下初立为皇子,召居禁中,其时先帝为左右奸人所喋,不无小惑。
内外之人,以至陛下旧邸诸亲,无一人敢通信问者。
陛下饮食悉皆阙供,皇太后亦不敢明然主之,但晓夕惶恐,百方为计,偷送食物之类者甚多。
陛下岂不省之乎?
洎先帝晏驾之夕,中外惶骇,皇太后立陛下于仓卒中,天位遂定。
无何,三两日后,陛下以积忧成疾,天下万务无所禀决,大臣列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此决不是皇太后本意,盖不得已从大臣之请也。
陛下才康复,皇太后即日还政,退居深宫,此天下之人有识无识尽知,皇太后始终无所负于陛下也。
臣自去岁六月初被召还朝,充位枢府,凡百机务,先于陛下处奏定指挥,次至帘前关白而已,并无一字可否,一依先得圣旨,如此者凡近一年。
此足见皇太后尽至公之心,不以尊且亲有所凌压,而辄生异同也。
臣又思皇族中,于仁宗皇太后,校其亲疏,与陛下同者多矣,就众多中独取陛下为嗣,今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其为恩德,可与天地比其高大。
陛下如何报答,则可以称副?
而反于仁宗不能谨祭祀,于皇太后不能备孝养,此皆人子常分,尚多阙失,况敢更望他有所报乎!
陛下向者服药,天下之人自不惊怪。
今陛下清明刚健,专决万务,而祭祀孝养之阙,殊无增加,皆如故,朝廷臣僚始知陛下孝心果不至,非疾恙使之然也。
臣实不谕圣意何缘而若此。
若为仁宗尝有小惑,则陛下终不得立矣,是所惑不能害陛下大事。
若为皇太后不当垂帘,则又元因陛下服药,从大臣之请,况复今来已尽还政于陛下矣,垂帘终不能分陛下之权也。
臣潜料二大节当其时皆陛下所不乐者,不能不慊于心也。
然今则二事已过,尽可释然,岂宜蓄怀为恨而终不可解耶?
《谷风》所谓「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者也。
此是刺周幽王诗,陛下岂可忽虞舜之大孝,慕幽王之乱风?
臣甚为陛下痛惜之。
皇太后垂帘日,尝谓臣与胡宿、吴奎曰:「无夫孤孀妇人,无所告诉」。
臣等共闻此语,实为伤心。
窃料中书亦闻其说。
又向者窃闻先帝诸公主,陛下易其所居,以安己女,此知者尤甚动心,亦未尝闻陛下略加恩煦。
恭惟先帝临御天下四十二年,仁恩德泽入人骨髓,以至遍及虫鱼草木。
臣事先帝亦三十馀年,自布衣擢至首相,其恩德可谓至大,今日不忍见其孀后、幼女失所如此,而臣反坐享陛下迁宠,还得安乎?
仁宗皇太后于陛下有天地之恩,而尚未闻所以为报,臣于陛下不过有先时议论丝发之劳,何赏之可加?
陛下忘天地之大恩,录丝发之小劳,可谓颠倒不思之甚也!
大凡以仁恩道德感人者,其所感深;
爵位金帛感人者,其所感浅。
深则人至死不忘,浅则人有时而移。
惟愿陛下外则以仁恩道德训天下、结人心,内则以纯孝恭恪奉仁宗、事太后,则臣虽歠菽饮水,奔走陛下左右,以死无悔;
茍未然也,陛下虽日加爵位金帛之宠,臣终不感恩,亦万无可受之理。
臣又念天下事粗存祖宗法制,百官行之,万方奉之,况陛下方在谅阴,未烦圣虑。
其所急而宜先者,惟是仁宗一后五女,所谓孤遗,而百官万方力不能及,其休戚只系于陛下一人之手者。
切在陛下照恤之,恩怜之,则天道助,人情归,子子孙孙自然享福无穷矣。
夫幽则有天道,明则有人情,陛下勿谓天冥冥而无所闻,人蚩蚩而无所知,遂不顾恩义,略无畏惮也。
臣谓幽明之间,天人之道,昭然甚可畏也。
自古盛明之君,未尝不钦天道,顺人情,则国祚长远;
昏乱之主,未尝不逆天道,背人情,则国祚短促。
祸福之来,疾如影响。
陛下若都不以天道人情为急,而但务从己之所为,异日别致忧患,则非所以主持宗社之计也。
恭闻陛下在藩邸时屏去声色杂伎艺,惟留心经史,遂博通古今之学,诚一代之英主也,而何独于仁宗、皇太后孝心有所不至如此之甚乎!
臣赋性狂愚,不识忌讳,谨此辞免恩宠,妄进瞽说,惟圣慈矜容而纳其一二,不胜大幸。
大宋绛州稷山县十方善寺故大乘戒师义宗和尚塔记元丰五年十月 北宋 · 王宥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四
师讳义宗姓贾氏太平县人也。
生而相好,幼不味荤,年十五投本州崇胜院出家,礼主僧□□为师,以乾兴元年诞圣节中选为沙弥
明年,受具足戒。
纯和秉性,介絜祅俗,夙负天聪,为学日益。
嵩阳之严训,了《法华》广文;
南山之遗风,精《毗尼》渊义。
厥后嗣续传灯,飞扬英实,大膺来学,无远弗届。
布衣一食,以戒律自居。
尝谓其徒曰:「夫人之生也,其性玄寂
盖七情动于内,庶物汩于外,傥非以戒律绳之,是犹猿之轻佻,马之陇戾,而不加之以羁锁耳,涂炭重苦,立可待焉。
吾佛于是发慈悲愿,垂戒律制,俾其来者迁善远罪,达本复性,是知十地之位,尝不赖此途而升矣。
汝曹宜知之」。
其党动止有稍不如其律者,必类而沮之,繇斯座下之宾畏爱长相半也。
心不蹶荣,手不执宝,虽金张之权门、猗顿之富户,未尝斯须折腰取容,而盘桓其下戏,其高蹈也如此。
未几,适会朝廷奉仁遗旨,天下僧寺旧隶省籍存留者,特与敕额,今大善寺预焉。
先是释启仙主之,服师大名,遂舍此寺为十方住持。
师以福德荫其寺,仁心安其众,慈悲化其俗,礼律齐其徒,故兹寺未期年而丰备顿殊于向日,莫不赖师住持之洪福也。
熙宁丙辰岁,自徂秋,亢阳为沴,密云虽布于西郊,良农失望于南亩。
师于是恳志结坛,七日获报。
生平祥应多类如此,惧诬谮者以为妖说,故不具书。
元丰初春正月,礼五台山文殊真像,率清白二众仅千馀人,大集缗帛、金钵、银幡、七宝袈裟、浑银锡杖,其它供养之物靡弗具焉。
偕同好辈跪献台所,感摄身菩萨光、水墨罗汉像、圣灯、天花、金桥之类悉现其前。
非夫夙值善本,愿力斯成,其孰能致于此乎?
又造弥勒像一区,日诵菩萨戒一遍,结一众于普和化僧一众为上生会于普和寺,至今行焉。),建崇塔于翼邑,斯咸生内院之缘也,师寔能之。
加以汲汲真乘,不遑宁处,虽毫发之善,分寸之阴,未尝有所废也。
师之存心,师之尊道不其伟欤!
凡讲《法华》、《梵网》等经、《四分》等律,及临坛度人授以三归、五八十善,菩萨等戒者不可胜纪。
既而能事毕矣,弘济多矣,脱屣于梦境,栖神于净方,以元丰四年十二月八日终于本州龙兴寺西院,俗寿七十有七,僧夏六十有五。
于时道俗悲恸,若有所失,奉西域法而燔之,获舍利百馀粒。
明年七月旋归本寺,葬于寺之北原,塔以表之。
门人圆海等录其行状见求鄙辞,让且弗获,聊纪本末云耳。
元丰壬戌岁孟冬晦太原王宥记。
门人圆戒、圆善、圆庆、元定、圆果,监寺僧圆哲,库头僧圆宗,副修造僧圆满,门人典座僧圆因,都修造主僧绍俊,当讲沙门鸿济,门人讲《唯识》等论住持沙门圆海立石。
安定胡志铎刊。
李隐君墓志铭乾道三年十月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方舟集》卷一六
君讳骙,字致远姓李氏,年六十五卒。
卒以隆兴元年八月二十三日,葬以乾道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先葬期,其子厚次序君状实谒铭,曰:「幸同出简谱,不敢以属他」。
自简道资,一再往返,拜请愈力,辞不得。
且厚夫妇,尝剔股肉愈母疾,是宜得铭。
则按君与余同出唐太子小字者,其子讳文释,迁之简,葬之,为始祖。
由简以别平泉贵平、资之北门为三;
由资以合于平泉,由平泉以合贵平,世数昭穆。
君于余为诸父行,君之犹子鼎为同年进士
平泉群从兄弟往来,知君家诗礼儒学所自。
盖以孝友诚实信于邻里而闻于道涂,有岩穴奇异之行而不窘险以自困,有豪侠迈往之气而不矜尚以自用。
士大夫之过贵平者,闻君之名必欸其庐而求识君面,曰「此隐君子也」。
有夜持杖入为盗,人杀之,里保以杀人告,君以暮夜杀盗有法,反以杀人论,将狱及非辜,力止之,曰:「茍有坐,吾任之」。
官岁大作禄津桥,随作随坏,君曰:「茍役,病也。
与其岁以茍役病民,请以身视役」。
庀成,潦不能坏,岁役乃宽。
折券以市周急之仁,让畔以平牛翁之讼,至所缓急不以有无为解。
且曰:「乾糇既愆,民甘于不仁,吾特倡力以愧吝啬贪鄙之心,非以富沽市井名也」。
闻者愧之。
曾祖世长,祖交,父尧封,不仕。
娶文氏,先君五年卒,祔君丧以葬于隆州仁寿乡。
三子,厚,将仕郎金州司户参军,次曰历、曰厦,皆业儒。
三女,适士人王孜、文廉能、文尚能。
右厚状之词云尔。
状又云:八世祖讳堪,节度正散将,充陵州军事押衙左一将,银青光禄大夫,死事。
其母诔而碣之,云:「涪江静寇,沱水遏凶,誉播两川,功高受祸。
自古以来,名将不得其死」。
又曰:迎灵柩以归乡,大置坟之所。
则八世自简以别于贵平为乡,其久审矣。
其曰节度正散将陵州押衙左一将者,当是西川节度陈敬瑄牙将也,佐高仁厚杨师立战于涪城,岂遂死师立之战于涪、沱间乎?
其曰不得其死者,或遂以功高并与仁厚敬瑄所不容也。
《唐纪》载僖宗五年驾至自成都,以正月改元光启,《诔》八月犹曰「中和」者,蜀乱,正朔隔绝未通。
诔文可观,特考而表出之。
铭曰:
儒侠并用学且艺,将种弗耀岂其世。
众山一云念含涕,矢铭厥幽尚永裔。
云巢子墓志铭乾道九年十二月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一、《方舟集》卷一七
云巢子者,故左奉议郎郪县府君之道号也。
云巢子筑室资之丹神山,将隐焉,不得已而仕。
仕不进,行东南,以辛卯九月己丑卒于湖州之舟中。
自绘像授学徒牟灼权后事,以旅柩西溯。
适其子浩奏名东去,与丧值,谨具卒日,以讣至蜀,卒之明年春也。
云巢上有母兄,柩未至,以衣复屋上,设位如平生,妻子践蓐袒括食粥如始死,奉其像成服,以讣告州。
太守文侯绍奕为同年,率州县官朋旧者会哭,亲戚党友会哭,学徒匍匐百十会哭,哀动里巷。
以云巢为君子,故爱之深,哭之哀而莫知止,则其母兄妻子至爱至痛,又不知其如何可忘也耶!
云巢幼依其兄方舟子修古学,学古文,行古道。
学则曰孔习周,颜、孟习孔,以习为学也;
文则典之严,雅之正,语如先秦,不陋不华,《左氏》、《战国策》以下不问也;
道则曰《中庸》心传,皇极大法,帝王作者,无过不及,贤不肖所共由也。
二氏比吾道非不学,特空耳。
喜谈经,性理淹贯。
视俗学浮剽,曰:「此牧竖儿粪土语,行丐可耳」。
其用心与方舟子多同。
兄弟窘步进取,然云巢尤不屑,故舍人赵公达谓曰:「吾荐方舟,会当掖君俱升」。
大监杨公朴上殿荐其学问,被旨记姓名
尝以说干时相,曰:「吴困于淫侈,淮困于盗贼,蜀困于穷匮」。
时相韪其说,取其《盗贼论》,增兵戍守,皆其倡也。
史公浩招至第,夜与隔壁呼曰:「弃淮所得地,人谓斯何」?
答曰:「江淮版图,力战得之,寻弃之,尚何言」?
以书干蒋丞相,奇其人,叹其议论可用。
丞相虞公允文殊有意,曰以近制改秩当作邑,姑还,超擢至矣。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初筮左迪功郎广都簿,再任永川,关升左从政郎成都府路提刑司干办,摄渠州学官,皆有能名。
府委治路胔,会有以杀相诬者,即纵去不问,不肯以永川捕获理赏,曰:「寘人于死自利耶」!
其为宪属多平反,以举主制置王公刚中、晁公武、参政王公之望、提刑晁公公溯、张公行成改左宣教郎,转左奉议郎、知郪县,服绯鱼袋。
以疾卒,年五十四。
娶何氏,先卒。
再娶赵氏。
五子:浩,辛卯年正奏名;
圻,乡贡进士
彝禀,出继弟唐后;
毅禀、㽦禀,皆笃学。
一女,未笄。
孙男三人,永孙、提孙、观孙。
云巢子姓李氏讳占字知来,唐隐太子小字之后,大墓在简平泉号军井李家,为望族。
曾祖仲舒,祖祐。
父嗣宗,赠右朝奉大夫
先妣蹇,赠安人,蚤世。
今继母太宜人杜在堂,尤所钟爱。
安人之死,三子一女,方舟子未娶,仲弟十六岁,已娶,云巢九岁,勾龙妹甫十岁,病疳翳。
方舟子负妹挈弟,以土瓦自炬火炊陈粟,杂獖肝菊叶饷之,获愈。
每晨夕临,手按弟首,髦髧毵毵垂肩,穿缞执桐,瞪目视母像,见者垂涕。
先大夫手抄《论语》、《孝经》,命其兄为师教之。
甫冠,何先生三捷授徒乡舍,婿之,往依焉。
寻即返丹神山,以一仆一狗自随,亲荷锄种莳。
时寄僧舍夜诵,寺僧至误声晓钟警之,乃睡。
或时缀思行田舍,至堕坑坠岸不省。
不喜食肉,曰:「此脂障也,坏道气,益昏睡耳」。
然极贫,婚嫁孤寡子女,存立门户,典书质琴,未尝以贫为靳。
兄弟姊妹八人,时节侍饮二老侧,义风炜然相后先。
今亡矣,吾家岂复有此弟哉!
方舟子丁丑召命,云巢落第西归,值于峡,曰:「兄少贬词色,向俗即已」。
再被己丑召命,罪斥西归,云巢方东下,值于荆渚,拜母兄外,掩泣若欲诉,辄止曰:「兄顺受而已」。
方舟子每念此,哭恸欲绝。
临死寄诗清婉,以云巢之桃李为祝。
讣至之一日而吾汉孙死,又五日而云巢观孙死,皆奇童。
葬以乾道九年十二月庚午,墓在丹神之左一里。
文集五十卷,藏于家。
方舟子即石也,抆泪为铭。
铭曰:
著书满车,云山以为家;
风杉雨花,宽褐以为华。
呜呼巢,岂真亡尔耶!
挽玉斗,凌紫霞,侍吾先君子杖屦,距丹神故栖不数步,一丘之窆,于于乎,居居乎,巢乎其乐无涯。
待制张廷美姑阿庆诗 元 · 余阙
 押萧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九
葭菼启望国,灼灼咏桃夭。
操觚染芳藻,短发未胜翘。
始聆白雪句,兼传黄竹谣。
兰萌初映砌,春霜已降霄。
覆故陇,惊蓬飒回飙。
金樽与瑶席,庶足奉仁娇。